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59篇
综合类   141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71.
结合n法分析了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骨架密实特性.并对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渗水条件和层间结合条件进行论述,最后介绍了粗型密级配沥青面层对碾压机具组合和碾压工艺的独特要求。  相似文献   
72.
沥青混合料两种设计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歇尔击实法和旋转压实法2种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材料选用、矿料合成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验证试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实例分析了2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差异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设计结果的经验关系。SMA设计实例初步显示:以体积分析和旋转压实法设计SMA沥青混合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以混合料骨料填充理论为基础,运用理论计算的手段给出了高温多雨大交通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用ATB—25的合理级配范围,并且根据生产实践对级配进行了优化。与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相比,优化后的ATB—25混合料级配范围,适当提高了级配下限的细集料比例,保证了ATB—25混合料的密实性;且大幅度减少了级配上限细集料比例,使ATB—25混合料始终处骨架密实结构,提高了ATB—25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同时,ATB—25矿料级配骨架密实结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表明,考虑正常的施工偏差,优化后的级配范围始终处于骨架密实结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能可以得到保证,可以应用在我国高温多雨大交通量高速公路的下面层中。  相似文献   
74.
陆建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46-49,312,313
矿料级配是提供沥青混凝土多个性能的关键因数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及其特点;讨论了粗细集料分界粒径的问题,认为明显的粗细颗粒分界点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确定和控制好敏感粒径的含量.  相似文献   
75.
姚志雄 《公路》2012,(1):143-147
以福州绕城高速北互通处建筑渣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松铺厚度下填料的碾压破碎情况、级配变化展开研究,并借助分形几何学对其粒度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渣土在合理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时,破碎率大,级配改善效果明显,混合料形成致密结构,这与沉降率分析结果一致。建筑渣土粒度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值与破碎性存在相关性,分维值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混合料的破碎情况、细颗粒含量大小及级配的改善效果,是衡量混合料粒度特征的新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6.
根据特立尼达湖沥青的性能,并结合广西的气候和交通特点,对33%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BLSMA-16的配合比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矿料级配设计过程中,采用贝雷设计方法对BLSMA—16的矿质混合料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了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然后据此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拌制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一步验证了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BLSMA—16的优良路用性能和33%TLA掺量的合理性,为广西地区将TLA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7.
为了对混凝土箱梁温度梯度中温差取值的地域差异性和分区进行研究,对一混凝土箱梁桥开展长期温度场测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实测数据给出混凝土箱梁竖向温度梯度曲线形式,采用广义极值分布得到温度梯度中的温差代表值。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中国34个主要城市混凝土箱梁温差进行计算,以地理、气象参数回归计算温差代表值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361座城市的混凝土箱梁温差代表值进行初步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测数据的混凝土箱梁竖向温度梯度曲线接近于新西兰规范推荐的"顶部5次抛物线"和"底部线性段"的形式;混凝土箱梁的顶部温差T1和底部温差T2分别服从参数为W(6.86,4.49,-0.42)和W(-0.32,1.46,-0.40)的Weibull分布,广东东莞地区混凝土箱梁顶、底部50年重现期的温差代表值分别为17.3℃和3.1℃;建立了以纬度l、海拔H和日温差TV为参数的混凝土箱梁顶部温差代表值T1,ref和底部温差代表值T2,ref的经验公式,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混凝土箱梁温差取值的地域差异性,与已有研究成果亦可相互验证;基于经验公式,初步将中国划分为4个区域进行温差取值,4个区域T1,ref的取值分别为18℃,20℃,23℃,29℃,T2,ref的取值分别为4℃,5℃,6℃,7℃;提出的经验公式和温差代表值分区仅适用于100 mm沥青铺装的混凝土箱梁,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中国规范关于混凝土箱梁桥温度作用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砂灰比和砂的级配对CA砂浆抗压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整砂与水泥的质量比和调整2种单级配砂的质量比,研究了砂灰比和砂的级配对CA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S)/m(C)的增大,低强和高强CA砂浆的流动性都变差,但低强CA砂浆流动性的变化幅度较小;随着m(S)/m(C)的增大,高强CA砂浆的抗压强度降低,而低强CA砂浆的抗压强度呈升高的趋势;使用两级配砂能够提高CA砂浆的抗压强度并改善其流动性,粒径为0.42-0.21mm的砂与粒径0.85-0.30mm的砂的最佳质量比为6:4。  相似文献   
79.
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通过对邵永高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中面层AC-20(C)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提出对沥青混合料材料的要求、矿料组成、确定用油量等问题的看法,以及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优化,从而达到既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又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针对我国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通过采用贝雷法对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矿料级配设计和检验,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贝雷法检验指标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采用贝雷法对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设计,可使矿料级配达到骨架密实结构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并较好地改善了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级配离析问题和压实度不足问题,满足了湿热地区对沥青路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